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云南省10件惠企实事的通知》(云政办发〔2025〕7号)要求,楚雄州在对标落实省人民政府列出10件惠企实事的基础上,对企业反映迫切的问题作延伸筛选,形成2025年楚雄州16件惠企实事如下。
一、认真落实省级10件惠企实事
(一)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
年度目标:统筹地县两级配网专业技术管理资源,持续整治频繁停电线路和强化高故障线路巡护,加大配网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2025年中压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控制在5.19小时以内,供电可靠性不低于99.943%。
(二)提升环评审批效率
年度目标:制定2025年全州重点项目环评要素保障清单,提前介入服务,指导优化项目选址选线,着力解决环评编制报批中的问题。实施重大项目环评“三本台账”调度管理,环评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审批时限的40%。对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县市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并纳入台账管理。
(三)提高节能审查效率
年度目标:实施节能审查项目清单化管理,分级分类梳理节能审查材料清单,实现意见征询和专家评审同步进行工作模式,在转报省级、意见征求、节能评审、节能报告修改上进一步压缩时限,对无重大工艺方案调整的项目,自收到节能审查申请后,1个月内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四)主动适配企业用工需求
年度目标:以专业化产业工人培养机制、市场化运营服务保障机制、精准化就业帮扶服务机制、标准化认定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五项机制”为抓手,有机植入“幸福里”社区用工模式,推动就业“幸福里”社区县市全面覆盖、迭代升级,完成3个工业版、4个服务业版“幸福里”社区的提升打造,确保2025年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稳定在100万人以上。
(五)加大各类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年度目标:深入开展民营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服务普惠小微三年提升行动,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提升普惠金融质效,持续加大涉农、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提供合力充裕的金融支持,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各类贷款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3%,位居全省前列。
(六)提升林地保障效率
年度目标:完善并公开林业要素保障项目审批办事指南,简化办事流程,主动对接、提前介入,提供跟踪服务和政策指导。力争全年审批林地总量居全省前列,对全州重点项目林地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林地审批效率提升5%。
(七)持续降低运输成本
引导、鼓励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领域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积极帮助州内企业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加快大件运输电子证照推广使用,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跨部门互通共享,不断提升大件运输“一件事”办件效率,进一步降低运输企业成本。
(八)提升外贸企业贸易便利度
年度目标:加强与滇中海关沟通协调,支持企业做大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优化涉企服务,提高出口收汇、结汇,出口退税办理效率。
(九)用好“融信服”平台,持续提升企业获贷便利度
年度目标: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办职能,加大“融信服”平台推广使用力度,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力争全年在省“融信服”平台实名认证企业8万户以上,获贷总额达全省10%,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十)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项行动
年度目标:规范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厘清检查范围、明确检查主体、公布检查事项、落实检查备案、推行扫码入企等,落实“五个严禁”“八个不得”,杜绝随意检查、违法检查,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二、延伸落实6件惠企实事
(一)健全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
年度目标:在持续巩固2024年2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成效的基础上,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合理设置线下服务窗口,有效提升办事便利度和服务满意度。
(二)实现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类型“全程网办”
年度目标:加快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在抵押贷款、税收征缴、经营主体注册登记、户籍管理、教育入学、财产公证、水电气热过户等方面社会化应用,逐步实现应用场景全覆盖。
(三)提升各类人才和一线职工宜居环境
年度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引入民间资本,充分利用存量商品房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产业园区及企业建设员工宿舍,推行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不断满足企业外聘管理人员、创业年轻人、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为各类人才和一线职工提供安居保障。
(四)全力做好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服务
年度目标: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办好“科技入楚”等活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一对一”培育工作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性,引导企业完善加大创新投入机制,强化科技产业创新,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户以上。
(五)依法保护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
年度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涉企信息举报受理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滥用举报权利的职业索赔行为,集中打击编造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损害企业声誉等行为,支持企业安心发展。
(六)公共法律服务惠企
年度目标: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惠企行动,组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工作者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为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